有效閱讀,讓閱讀的果實更飽滿
http://www.39388b.com2022年03月02日 10:12教育裝備網(wǎng)
關于閱讀素養(yǎng)有很多概念。國際閱讀素養(yǎng)進展研究把閱讀素養(yǎng)定義為:“閱讀者理解和運用社會需要的或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書面語言形式的能力。年輕的閱讀者能夠從各種形式的文章中構建意義。他們能夠通過閱讀進行學習,參與到學校和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大家普遍認為,閱讀素養(yǎng)是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一種能力(當然也包括在閱讀活動中的一些興趣習慣,還有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也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根本。用教育學者朱永新教授的話來講:“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遍喿x素養(yǎng)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里需要厘清的是,閱讀素養(yǎng)不僅僅是文字閱讀的能力,更不能簡化為應付語文考試,通過閱讀答題取得成績得到高分這樣的一種能力。
那么,什么是有效閱讀呢?首先,有效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效率,一方面是效果。在我看來,有效閱讀就是有效率地提高了閱讀素養(yǎng)的閱讀。提高了閱讀素養(yǎng),是有效果的,不僅僅是做出幾道題,同時是有效率的,這樣就把效率和效果都結合在一起了。
開展有效閱讀的三個關鍵詞
美國學者加里·鮑里奇在他關于有效教學的論述中,提供了一些關于有效閱讀可以借鑒的思考。比如,他說有效教學,要構建溫暖的學習氣氛,換成我們的話語來講,就是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育情境。在我看來,任何教學尤其是課堂,有效的教學情境應當有三個關鍵詞,即安全性、支持性和挑戰(zhàn)性。
第一個詞叫安全性。首先要確保學生心靈的安全性,有一個安全的、溫馨的、溫暖的氛圍,讀書才會有效。第二個詞叫支持性。比如說學生要到網(wǎng)絡上篩選信息,來形成自己的概念判斷。如果不給他提供網(wǎng)絡,那他怎么篩選信息呢?第三個詞叫挑戰(zhàn)性。我們可以階梯式地引導學生閱讀,就像讓學生摘長在樹上的蘋果,跳起來能夠摘得到,這是最好的閱讀設置。當然,就“有效閱讀”來說,還有一個詞需要重視,那就是“獲得感”。比如我們嗑瓜子,往往開始的時候想吃幾顆就行了,但大部分人吃著吃著就吃完一大包,一包不夠還要來第二包,這是因為每一顆瓜子都讓他有獲得感,得到成功的體驗,有效閱讀也是這樣。
我在我任職過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即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把學校所有能安裝書架的走廊、樓梯過道、教室一角等都安上書架,把陰暗逼仄的學校圖書館里的10萬冊藏書清理一遍,淘汰一萬多冊,剩下的書全部“請”出圖書館,讓這些書遍布校園的各個角落。師生隨手可取,隨時取閱,無需任何手續(xù)。第二是把原有圖書館改造成一個集休閑、閱讀、沙龍、講座、報告等于一體的空間,像個概念圖書館,也像網(wǎng)紅書店,把它交給區(qū)圖書館來辦分館,這就使學校的潛在藏書量一下子有了數(shù)百萬冊,區(qū)圖書館每月上新數(shù)千冊,缺什么來什么。第三是學校向師生和家長以及周邊居民承諾,我們的圖書館和校園365天向他們開放。我們把學校辦成圖書館,讓孩子變回讀書郎,而不僅僅是做題郎。
有效閱讀需要“積淀”和“對話”
首先說“積淀”。怎么樣才能有效提升閱讀者的閱讀素養(yǎng)?首先就是海量的閱讀。有專家說,要讓孩子連滾帶爬地,哪怕是囫圇吞棗地讀起來。只要像饑餓的人撲倒在面包上,喜歡讀就成功了一半。有效閱讀需要積淀,比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备鶕(jù)《辭!纷⑨,“床”有很多種意思,其中有供人睡臥的用具、安置器物的架子等,還有一個意思是井上圍欄,全稱叫“井床”,也稱“床”。知道了這幾個義項,那么,你會覺得這首詩是詩人睡覺的時候躺在床上想出的詩句,還是睡不著覺在院子里獨步,在那個井欄前面看到一地的月光而吟出的詩句?肯定是后者。李白當年旅居他鄉(xiāng),在揚州的客棧看到月光灑在地上,低頭再看看井水,思鄉(xiāng)之情就油然而生了。古人有句話,叫“凡有井水處皆故鄉(xiāng)”。所以,閱讀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廣博的積累,掌握了背景,閱讀才能更有效,才能更好地形成閱讀者的價值觀,融入閱讀者的血液當中,一輩子都能記住,甚至運用。
其次說“對話”。閱讀其實是一場對話。日本學者佐藤學提出,學習本身就是對話,三重對話:一個是和文本進行對話,來建構客觀世界;然后是和師生進行對話,建構伙伴關系;最終是和自己對話,探索自身模式。那么,有效閱讀也是要讓我們的學生,首先通過和文本的對話來構建客觀世界,同時和閱讀伙伴(在家里是親子閱讀,在學?赡苁菐熒沧x)來建構伙伴關系。但最終還是要和自己對話,讓自己成為一個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不斷地豐富完善自己。
西部散文作家劉志成的《懷念紅狐》講述的是“我”小時候起夜床的時候,聽到雞窩里雞的慘叫,一道紅色的閃電從“我”眼前掠過,一只紅狐偷走了“我”家的一只老母雞。這只老母雞不僅生蛋,而且生出來的蛋,自己家里都舍不得吃,是要拿去換自己的學費的。所以一家人愁眉苦臉,“我”對這個偷雞賊恨之入骨。沒過幾天,這只紅狐跟“我”和父親在地頭相遇了。父親非常有經(jīng)驗,很快就找到了它的窩。“我”把四只小狐崽捧回了家,紅狐一路上哀求,“我”都沒有把它們放走。
文中寫道:“母親抱了四只狐崽,輕輕放到了大門外,紅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們!庇腥苏f,作者造假,一只紅狐哪來的本領一下子叼起四只狐崽呀?其實,劉志成初稿的時候,寫得比這個更不能讓人相信:母親放下四只狐崽,紅狐看到邊上一只籃子,把籃子叼過來,小狐崽非常熟練地爬到了籃子里去。然后紅狐叼起這只籃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這個情節(jié)是不是失真呢?散文能不能失真?我們再看看前面,“紅狐已比那日見時瘦了許多,雙目黯然無神,表情呆滯,眼角隱隱有淚痕”,在前面寫的時候,都已經(jīng)把這只紅狐人格化了,所以它能不能叼起四只狐崽還重要嗎?不重要了。
再比如,親手放走了狐崽的是母親。那為什么不是父親?因為“父親正死死抱住狼狗的脖子,騰不出手來”。那為什么不是“我”?“我”才是主角。題目是“懷念紅狐”,是“我”懷念紅狐啊!這篇文章前面,從紅狐身上體現(xiàn)了一種非常偉大的、無私的母愛,而母親跟這個母愛,更容易掛起鉤來。母親的動作,“抱了四只狐崽,輕輕放到了大門外”,本身就有母性的東西在里面。讓母親來放走小狐崽,和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不顧安危的這只紅狐,里面是同頻共振的。所以讀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那么閱讀就會產(chǎn)生效率,產(chǎn)生效果。
專題式閱讀是一個好方法
怎樣才能使閱讀更有效呢?專題式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專題式閱讀,就是閱讀一個專題單元,主題凸顯能讓散亂的語文學習有個“核”,形成有效閱讀中的“場效應”。這里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或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精神主題,是那些連接著孩子精神世界、現(xiàn)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fā)點”“共振點”“興奮點”。
1975年法國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學四年級(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一)語文閱讀課本,由12個單元133篇課文組成,其中,第一單元是現(xiàn)代生活,11篇課文都是描寫法國現(xiàn)代社會生活面貌的。第二單元是科學技術,9篇課文介紹了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成果。第三單元是時代問題,8篇課文大多是揭露、批判法國社會問題的文章……這些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第一,課本容量非常大。133篇課文容不得教師去劃分段落、歸納中心思想,搞得支離破碎。其實我們很多的閱讀,可能就是被我們現(xiàn)在這種教法教壞了。貌似精讀,讀到最后,只講了一個技法,到最后真正形成素養(yǎng)的東西少之又少。
第二,課本涵蓋政治、經(jīng)濟、社會、歷史、軍事、文化、倫理、信息、藝術、自然界,包羅萬象,真正體現(xiàn)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有的家長跟我講,孩子喜歡讀書,但是只讀一類書,比如只讀楊紅櫻的小說或者只讀漫畫書。這個不行,要讓他廣聞博覽,這就需要我們?nèi)プ龉ぷ。比如,他對科技類的書不感興趣,那么當你帶著孩子經(jīng)過一個工地的時候,看到那里在打樁,挖掘機在那里高高地揚起它的鐵臂,這個時候就是引導閱讀的契機,你可以告訴他,這臺挖掘機的機械原理是什么,有多少種類,我們國家的這個技術應當?shù)搅耸裁闯潭取纱私o他點燃了科技閱讀的興趣。
第三,注重民族性。無論是古代語文教學還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無論是言文教育、古文教育還是國語教育,都擺脫不了漢語的民族特性。所以我認為,現(xiàn)代的閱讀還是要以民族性的閱讀為主,F(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一個全科閱讀的時代,讀者不僅要讀耐人尋味的小說、優(yōu)美感人的散文、激情澎湃的演講、傳記等文學類文本,也要讀報道時事的新聞、傳播科技的論文、評論社會的雜談等說明議論類的文本,同時也應當讀包括介紹使用方法的說明書、指導行程路線的地圖、規(guī)定日程安排的時間進度表、反映數(shù)據(jù)規(guī)律的圖表等程序性文章。教師一定要從教材走向課程資源,從文到本,從學一個作家的一篇文章,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后面作家的其他著作感興趣。若這樣,學習的效果就會更好,用課內(nèi)來帶動課外。
最后,閱讀就像吃水果。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生活中必不可少。一個作品,語言就是它的皮,透過語言,它的文化就是它的肉,而文化里面還有一個核,就是它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那么我們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就是剝開語言的皮,吃到文化的肉,最后種一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有一天它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那就是素養(yǎng)的最終形態(tài)。
[作者單位系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
■“閱讀診斷”公益直播課·讀者反饋
1月7日至13日在“好老師”平臺播出的“閱讀診斷”公益直播課,吸引了超千名讀者參與直播互動,7位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對讀者提出的閱讀難題進行答疑解惑。
代俊東:《如何有效管理讀書時間?怎樣制訂讀書計劃?》
@賈洪敏:不抱怨、不等待,承認現(xiàn)實,著眼長遠,從我做起。
@止止:前進的理由只有一個,后退的理由有一萬個!讀書可以開闊教師視野。
@業(yè)精于勤:語文老師組建讀書團隊,共讀一本書,提升閱讀專注力。
@暮雪:不可用聽書的方式代替讀書。
吳欣歆:《怎樣做讀書筆記?》
@劉文娟:把一本書讀薄,再把一本書讀厚就是學習的過程,從提綱到實證,從摘抄到心得即是學習的過程;不同的閱讀用不同的筆記類型。讀書一定要記筆記!
@徐曉:內(nèi)容切要,方法實用,邏輯清晰,語氣溫柔,太喜歡吳老師了!
@上善若水:聽了這堂課,讓我有了一個想法:寒假帶著老師一起讀書,一起做讀書筆記。
劉笑天:《讀名著如何從“死活讀不下去”里解脫出來?》
@賈洪敏:名著,人類的經(jīng)典,把精力和時間分配好去讀書。
@波波:想想四大名著我都沒完整讀過,只是看電視劇。慚愧!
@澳尊孫:先讓小不點兒們看名著的漫畫小人書。
劉波:《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趣味和品位?》
@zizizizi:讀書也要有方向、方法。
@澥幼 陳丹丹:啃讀挑戰(zhàn),讓我們獲得專業(yè)發(fā)展!
@勵佳瑾:“自虐式”的閱讀,化他律為自律,化被動為主動。
權友慧:《“雙減”背景下,怎樣給學生上好閱讀課?》
@越努力、越幸運:讀書好,讀好書,多讀書。
@半壁山學區(qū)白賀榮:品讀、研讀、賞析,書中其義自見。
@平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課標和學段要求——這是關于課外閱讀如何選書的原則要求之一。
袁衛(wèi)星:《如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素養(yǎng)?》
@牽著蝸牛去散步:我覺得不管在什么地方,孩子的閱讀應該是多元化,而不是單一的。
@素心若雪:鄉(xiāng)村小學閱讀資源匱乏,一直在努力,自費給孩子們購書閱讀。
@萌阿萌:天天向前走,通過閱讀,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
林忠玲:《父母怎樣讓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
@游客:讀書塑造孩子的精神世界。
@小五月:每次帶孩子閱讀,都感覺他的思維特別活躍。
@閑庭信步:文乘以圖,第一次聽說,很受益,打開了我的思路,拓寬了作為成人的眼界。
@2016:講得特別好,非常實用,既適合家長,也適合教師指導閱讀。
(李孜 整理)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