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陰陽話術”帶來的負面影響
http://www.39388b.com2020年11月06日 09:26教育裝備網
“祖安文化”“陰陽話術”不是個性的代表,它們模糊了善惡美丑的界限,把使用者帶入一種虛幻的滿足中,事實上只是在語言上“抖機靈”過程中陷入了自我消耗的怪圈,損害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長。
“祖安文化”還沒涼透,“陰陽話術”又悄然興起。據媒體報道,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fā)的《關于聯(lián)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大對包括“祖安文化”在內的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行為和現(xiàn)象的治理力度。此后,“祖安文化”雖風頭漸隱,但一種以“不帶臟字”為特征的“陰陽話術”,又成為網絡語言的新寵,且大有在未成年人群體中蔓延之勢。
何為“陰陽話術”?有人解釋為發(fā)言者用簡單幾個字,以半遮半掩、反語挖苦的方式,讓對方在不同的場合下,都能品出同一種不爽的滋味。比如,當自己觀點被人反駁,只需拋出一句“他急了!”就可讓討論再無意義;蛘卟还軐Ψ饺绾侮U述觀點,只需一句充滿蔑視的“就這?”便可打發(fā)討論,亦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如果自己對某公眾人物或某群體看著不爽,恰好還有人為其辯護,便來一句“你們的爹知道你們這么孝順嗎?”讓對方火冒三丈。這就完了?非也。假如對方反駁時情緒稍有失控,就再來一句“這邊建議您回爐重做呢!”如此一套組合拳下來,便可徹底噎死對方。
相較于粗鄙露骨之語滿天飛的“祖安文化”,“陰陽話術”看起來確實干凈許多,但兩者之間并無本質區(qū)別,均是以語言施加軟硬暴力,侵蝕網絡公共討論的理性空間,使公共討論陷入無價值、無意義的爭吵與謾罵,使參與者在斗氣中產生戾氣。倘若任由此類語言暴力蔓延不加監(jiān)管,必將損害社會道德規(guī)范,造就社會群體素質滑坡!白姘参幕憋L頭最盛時,曾有公眾人物的微博賬號被網友辱罵至關停評論。面對這種場面,一些網友的反思居然是“陰陽味兒”十足的“網絡暴力太可怕了,幸好我是施暴者”。種種怪象,提示我們對網絡暴力的破壞作用必須高度警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是各類亞文化的聚集地乃至發(fā)源地,而青少年是受亞文化影響的主要人群。從過往經驗來看,作為亞文化分支的網絡語言文化,極易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從早年間風靡一時的“火星文”,再到最近的“祖安文化”“陰陽話術”,青少年無不是網絡語言的主要運用者,且時常“出圈”,將網絡語言風格帶入現(xiàn)實生活中。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愛追捧新潮,展現(xiàn)個性,有時還追求叛逆。對此,家庭和學校都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青少年認識到,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這本無可厚非,但在具體表達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能侵犯社會最基本的價值、情感和道德規(guī)范。相關各方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以青少年為主要用戶的網絡平臺也要切實負起責任,凈化內容空間,對以“祖安文化”“陰陽話術”等為噱頭出鏡的主播堅決予以整治。
語言和思想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思想借助語言來表達,反過來語言也會影響思想的形成。嚴謹、優(yōu)美的語言本身就是塑造人邏輯思維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工具,承載的是社會主流文化取向。臟話、怪話是人類的語言學現(xiàn)象,優(yōu)秀的人并非不會罵街,但一個只會罵街的人,很難獲得與社會發(fā)展相匹配的能力!白姘参幕薄瓣庩栐捫g”不是個性的代表,它們模糊了善惡美丑的界限,把使用者帶入一種虛幻的滿足中,自以為“幽默”“聰明”并融入了群體,事實上只是在語言上“抖機靈”過程中陷入了自我消耗的怪圈,損害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長。家庭和學校要關注青少年的課余生活,防止他們從“好玩”開始,走向一條錯誤的道路。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